2009/01/02在北京跟透過qq新認識的台灣朋友在金源世紀購物中心的真鍋見面,一進去就發現這裡有提供中國時報耶!思鄉的呢!
喝咖啡聊天沒多久,發現我倆不但同年,還是文化同屆不同系的同學,這下可巧了,呵呵,所以以下簡稱新朋友為謝同學,等到謝同學的同學,(一樣是文化的,所以也是我同學,簡稱陳同學)加入我們的行列之後,一行三人,異地初識的同學(也只有儷錡是初識啦!)就結伴前往中國著名的三山五園中的頤和園去遊覽啦!
這話不是我在說,儷錡初來乍到也就算了,這兩位同學因為工作出差的關係,前前後後來往北京也有近四年的時間了,居然都沒有去過,實在是太另我吃驚了,不曉得有多少來到中國大陸工作的同胞們,只顧著養家活口,反而沒有撥點時間四處走走,欣賞各種美麗的風光。What a waste!
P.S.話說我住在板橋這麼多年,我也沒去過林家花園,好像也是這麼回事吼~~
頤和園其實和台灣有很深的淵源,怎麼說呢?要不是當年慈禧太后為了修繕被英法聯軍破壞的頤和園而挪用海軍經費,甲午戰爭的清朝海軍就不會輸的那麼慘,台灣就不一定會淪落到被割讓給日本的地步,所以身為台灣囡仔的我們,來到這後來又再度被八國聯軍破壞的皇家園林,可得特別睜大眼睛瞧瞧這著名的頤和園啊!
不過一進門首先吸引到我眼光的,是四處可見的掛牌,「保护文物,爱护栏杆」,親愛的朋友們,有誰能夠告訴我,欄杆要怎麼愛護才對??
佔地兩百九十公頃多的頤和園,有四分之三的面積是昆明湖,冬天是這裡的旅遊淡季,所以四處都光禿禿的看不見綠意,我想像著這裡的春天應該是「遊人笑看垂柳綠,畫舫遊艇劃碧波」吧,不過結冰的昆明湖,也另有一番風味,在台灣這個島國長大的我們,踏著結冰的湖面好奇的走著,十七孔橋看來雖近,走起來倒也有一段距離囉!
要我認真八百的介紹這頤和園的歷史風情,想必大家也沒那心情研讀,總之呢,我們隨性的亂走著,就靠著手上三元人民幣一張的地圖,不知道當初是做什麼用的庭園假山,陳同學一律說:「這是當年宮女和太監偷情的地方」,下一個點,就換儷錡說:「這裡是宮女和宮女偷情的地方」,最後就連「太監與太監偷情的地方」都冒出來了!哈~
逛到下午四點多,居然許多要收票的地方都開始關門了,媽呀!我們買的是人民幣50元一張的聯票耶!還有慈禧拜觀音的佛香閣,皇帝逛夜市的蘇州街,以及不知道幹啥也要另外計費的德和園還沒有去,真的是給它很浪費啦!
因為呢,儷錡唯一的拍照工具就是我心愛的nokia5300,所以相片不多啦,希望好心的陳同學出差完畢後,可以把一些相片mail給我,我也好和大伙分享。
在這裡我要提出由衷的實用建議,去頤和園,不用請導遊,自己買個小地圖,最好是帶上保溫壺內裝熱茶,再帶點充飢的小點心,早上開園時就可以衝進去玩了,(11/01-03/31是淡季,上午九點開放到下午四點),相機跟防風保暖的衣物以及好走路的鞋子是必備的啦!
我想我有機會,會再認真的去逛一次的!頤和園初體驗,報告完畢